标题:出生、成人礼时的酒礼酒俗 内容: 白酒伴随中国人一生的仪式,如出生、成人、婚礼、生育、死亡等等都会有酒的身影,其中尤以出生、婚礼、寿诞、丧葬酒礼被格外重视。 酒壶报生我国华南地区,妻子分娩后,丈夫要用礼篮子装肉、酒壶装酒到岳母家去报喜。 内行人只要看酒壶嘴的方向,就知是生男还是生女:壶嘴朝篮里,是男孩;壶嘴朝篮外,即是女孩,有“女生外向”之说。 岳母家往往回以母鸡、红糖、糯米、面条、香菇等物。 报生酒在浙江金华地区,婴儿出生后,要备酒一担,往岳母家报喜,称为“报生酒”。 岳母则回以糯米或粳米一壶,上放一对红蛋,或索粉一篮,然后岳母给邻居分报生酒。 报生壶在浙江台州、金华,向岳母家报生时带有镴制的报生壶,内装黄酒,壶嘴上插柏树枝,以“柏树”和“百岁”谐音而取其吉兆。 若生男婴,报生壶嘴要用红纸塞上,生女婴则不塞。 娘家倒取报生壶里的黄酒后,要把米放在报生壶内,给女儿烧粥吃。 送喜蛋贺生,又称“诞生礼”。 在杭州,婴儿出世,要用喜蛋、酒菜等送到丈人家报喜。 三旦酒我国南方许多地方,生下女孩,常要栽几株“嫁妆树”,以备将来女儿出嫁时砍树做嫁妆用。 有的地方生长子要栽“三旦(三日)树”,即给孩子“做三日”时,在亲友吃过“三旦酒”后请他们栽树,意思是祝福孩子像树一样茁壮成长。 开口奶婴儿所饮一口奶,谓“开口奶”。 给婴儿喂的开口奶须向别家妇女讨来,生女婴者须讨生男婴妇女之奶,生男婴者须讨生女婴妇女之奶。 喂奶之前先喂黄连汤一口,谓“先苦后甜”。 又把肥肉、状元糕、酒、鱼、糖等分别制成汤,用手指蘸汤涂婴儿嘴,边涂边念:“吃了肉,长得胖;吃了糕,长得高;吃了酒,福禄寿;吃了糖和鱼,往后生活甜蜜又富裕。 ”三朝酒婴儿出生第三天称“三朝”。 过去,三日洗儿,抱见舅姑,唤以乳名。 诸族人及亲友各送米蛋之类看望产妇,并表示祝贺;女家邀亲友吃三朝酒。 洗儿之时,浴盆中须放喜蛋及金银首饰等物。 洗毕要取蛋在婴儿额角摩擦一遍,说是可免生疮;用金银首饰,说是可以镇惊。 洗过之后,以父之鞋一只、碎缸片一块、肉骨一根,与婴儿合称,叫“上秤”,希望孩儿长大后有刚(缸)骨,继承父志。 一些地方,小儿初生三日,必集女宾聚宴,谓之“三朝酒”。 在浙江金华,小儿初生三日,拜祀祖先,尊长为小儿命名,置酒宴亲族,日“红男酒”。 浙南地区吃三朝酒也叫吃“禳解酒”。 这天洗生婆来给婴儿洗浴,检视脐带剪痕,脱去利市衣,更换新衣。 三朝酒以请洗生婆为主,其他请的是吃过开喉奶、赐利市衣以及临蓐时帮忙的人,大都是女客,不请男客。 满月酒满月酒也叫“弥月酒”,又叫“汤饼筵”。 在温州,有“大满月”(40天),“小满月”(30天)之分。 有些人家在满月时大摆酒席,发出请柬。 收到请柬的亲友都要送礼,礼包上则写“汤饼之敬”。 有的人家还张灯结彩,演唱弹词。 满月剃头,叫做“打光光”,囟门必须留足一寸见方的头发,叫做“孝顺发”。 剃下胎发,用红布急裹,送保生娘娘宫神座旁边,是保长生的意思。 剃头后,主家要请理发师吃酒,并送鸡蛋、“红包”酬谢。 生日酒小儿满一周岁时,舅家送米粉塌饼,亲戚送衣饰等物,谓“周礼”。 家中设酒席招待,称为“生日酒”。 小儿穿新衣,戴虎头帽、银项圈、百岁锁(长命锁)、手镯等。 先扶他至堂前礼神;再抱他穿过预先搭在屋檐前的竹梯,称为“过关”;再由娘舅抱着沿村兜一圈。 也有人认为必须过两座桥,才算吉利。 在浙江湖州,婴儿年满一周岁,俗称“得周”。 外婆家要送外孙穿用的袍褂衣服、鞋帽等礼物,婿家要办“得周”酒款待前来恭喜道贺的宾客。 报生酒江西民俗,婴儿出生后,大多要鸣炮示庆,将胎盘(俗称“包衣”)埋于荒野。 父亲则要到外婆家报喜。 报生时,多提一把茶壶,生男者壶嘴朝前,挂两个由红绳系着的桂圆,壶嘴插红纸扎的香柏和万年青,壶内装满酒;生女者,壶嘴朝后,无任何装饰。 岳母收下酒后,回一壶糯米或粳米,上放一双彩蛋,传说吃了娘家的米身体强壮些。 然后岳母给邻居分送报生酒。 送浆酒、打浆酒婴儿如果是头胎,外婆得到女婿的喜报后,要送阉鸡、鸡蛋、鲍鱼、鲍豆腐,和小孩穿戴的鞋袜、衫裤、体被、尿垫、背带、披风、围裙、口栏枷等。 姥姥到女婿家去看女儿,抱外孙,俗称“送浆酒”。 婴儿的父亲提猪肉到岳父家及舅父、姑父、姐夫等各家,告诉“打浆酒”(或称“请浆酒”)的日期。 “打浆酒”一般在产后十天举办。 到时,四方亲戚、邻里好友都提着鸡、蛋、宝宝衫等礼品前去恭贺。 “打浆酒”喜事一般来女客,产妇娘家客人坐首席。 江西龙南、全南、寻乌、南康等地有此习俗。 成年礼酒礼习俗罗汉酒旧时,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男孩分别在20岁、18岁或16岁时行成人礼。 这天叫“满罗汉”,男女都要做寿,办“罗汉酒”,吃长寿面,放鞭炮。 父母要给孩子“扎新官”,上写“刘海蟾神位”。 刘海蟾神类似红孩儿模样,头上扎两个总角,与财神菩萨为伍。 扎新官用糕、桃(桃子形状的圆子)、寿(寿桃)、面、水果数样,还有香、烛、炮仗、百子炮。 本家至亲、过房亲都到齐,而且都要送衣送物。 习惯认为孩子办过罗汉酒,就正式成人了。 开额酒古时女子15岁是及笄之年;或者许嫁时加笄,讳名而称字,是上古的仪礼,故称“加笄礼”。 行礼时,要拜天地、宗祠及尊长,以簪盘发固髻,表示已长大成人,从此进入成年人行列。 旧时,结婚当天,女方母亲要为女儿加笄,俗谓“上头”。 在浙江平阳,“日中,女家集宴于首席,曰‘开额酒’”。 上户人家要在婚娶吉日前一日备办“上头礼”,男方送猪一头和各色礼品,还备圆形广式礼饼数百个。 这种“百子百孙饼”送到女方,女方也要回礼。 我国出生、成人礼的起源,早在华夏时期的华夏族就开始了,随着时代的演变,如今的出生、成人礼也还存在,但韵味似乎发生改变,更重视酒礼习俗,反而忽略了原始的礼节。 (来源:中国酒志网) 发布时间:2025-01-10 14:30:00 来源:品酒啦 链接:https://www.pinjiu6.com/wine/10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