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酒文化丨元明清时期的药酒文化 内容: 元明清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进步,医药学有了新的发展。 药酒在整理前人经验,创制新配方,发展配制法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就,使药酒的制备,达到了更高的水平。 这一时期,我国已积累了大量医学文献,前人的宝贵经验受到了元明清时期医家的普遍重视,因而,在元明清时期,出版了不少著作,为整理前人的经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饮膳正要》是我国的第一部营养学专著。 共三卷。 天历三年(1330年) 刊。 忽思慧为蒙古族营养学家,任宫廷饮膳太医时,将累朝亲侍进用奇珍异馔,汤膏煎 造,及诸家本草,名医方术,并日所必用谷肉果菜,取其性味补益者,集成一书。 书中关于饮酒避忌的内容,是很有道理的。 具有重要的价值。 书中的一些补酒,虽 没有详细记载,但都是颇为有效的,在《本草纲目》中则有详细记载。 明代伟大的医学家李时珍写成了举世闻名的名著《本草纲目》,共五十二卷, 万历六年(1578年)成书。 该书集明及历代我国药物学,植物学之大成,广泛涉及食品学,营养学,化学等学科。 该书在收集附方时,收集了大量前人和当代人的药酒 配方。 卷25酒条下,设有附诸药酒方的专目,他本着辑其简要者, 以备参考。 药品多者,不能尽录的原则,辑药酒69种。 除此之外,《本草纲目》 在各药条目 的附方中,也往往附有药酒配方,内容丰富,据有人统计《本草纲目》中共计药酒 方约为200多种。 这些配方极大多数是便方,具有用药少,简便易行的特点。 《遵生八笺》是明代高濂所著的养生食疗专著,共十九卷, 约成书于万历十九 年(1591年)全书40多万字,分为八笺,以却病延年为中心,涉及医药气功,饮馔食疗, 文学艺术等。 其中的《饮馔服食笺》共有三卷,收酿造类内容17条。 酿造类中的碧香酒,地黄酒,羊羔酒等,均为宋代以来的名酒。 其中一些是极有价值的滋补酒。 此外在《遵生八笺》中的《灵秘丹药笺》中还有30多种药酒。 《随息居饮食谱》是清代王孟英所编撰的一部食疗名著,共一卷。 咸丰十 一年(1861年)刊行。 书中的烧酒条下附有7种保健药酒的配方,制法和疗效。 这些药酒大多以烧酒为酒基。 与明代以前的药酒以黄酒为酒基有明显的区别。 以烧酒为酒基,可增加药中有效成分的溶解。 这是近现代以来,药酒及滋补酒类制造上的一大特点。 明代的《普济方》,方贤的《奇效良方》,王肯堂的《证治准绳》 等著作中辑录了大量前人的药酒配方。 明清时期也是药酒新配方不断涌现的时期。 明代的《扶寿精方》, 龚庭贤的《万病回春,《寿世保元》,清代孙伟的《良朋汇集经验神方》,陶承熹的《惠直堂经验方》,项友清的《同寿录》,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等都记载着不少时清时期出现的新方。 这些新方有两个值得提出的特点:1、 补益性药酒显著增多。 明代的《扶寿精方》药酒门载药酒方9首,方虽不多,但集方极精,其中有著名的延龄聚宝酒,史国公药酒等。 在《万病回春》 和《寿世保元》两书中,记载药酒近40种,补益为主的药酒占有显著地位,象 八 珍酒,扶衰仙凤酒,长生固本酒,延寿酒,延寿瓮头春酒,长春酒, 红颜酒等都 是配伍较好的补益性药酒,有较大的影响。 吴,龚二氏辑录的药酒方,对于明清时 期的补益性药酒的繁荣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前面所列的清代书目中,也记载着数目可观的补益性酒,其中的归圆菊酒,延寿获嗣酒,参茸酒,养神酒,健步酒等都是 较好的补益性药酒。 与明清以前的药酒相比,这一时期可说是补益药酒繁荣的时期。 2、 慎用性热燥热之药。 唐宋时期的药酒,常用一些温热燥烈的药物,象乌头, 附子,肉桂,干姜等。 这样的药物如果滥用,往往会伤及阴血。 金元时期我国医学界学术争鸣十分活跃,滥用温燥药的风气受到许多著名医家的批评。 这对明清时期 的医学有深刻的影响。 故明清的很多药酒配方采用平和的药物以及补甸养阴药物组 成,这样就可以适用于不同病情和机体状况,使药酒可以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发挥作用。 明清时期还出现了一批方论专书,作者着重研究用药组方的规律, 结合优秀方剂,从理论上阐述用药道理和配伍规律,象明代吴昆的《医方考》,清代汪昂的 《医方集解》。 这此专著阐述配方时也涉及到药酒。 《医方考》一书中就论述了七种药酒配方的组方用药的道理和主治功效,基中包括虎骨酒,史国公酒,枸杞酒, 红花酒,猪膏酒等。 这对于促进药酒配方的研究,指导正确使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明清时期的药酒在配制方法上,突出表现了在热浸法的普遍使用上。 适当提 高浸渍温度可使植物性药材组织软化,膨胀,增加浸出过程中的溶解和扩散速度, 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而且还可以破坏药材中的一些酶类物质,增强药酒的稳定性,因此采用热浸法对于许多药物来说具有更好的浸出的效果,是一种科学方法。 发布时间:2025-01-12 12:37:36 来源:品酒啦 链接:https://www.pinjiu6.com/wine/10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