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如果没有酒,那还有故事吗? 内容: 古代的文人对酒情有独钟,可以说是无酒不成诗了。 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陆游:百岁光阴半归酒,一生事业略存诗;还有宋代范仲淹的“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成了古今多少人在饮酒时所追求的境界……酒文化更是画家创作的重要题材,诸如文会、雅集、夜宴、月下把杯、蕉林独酌、醉眠、醉写……无一不与酒有关,无一不在历代名作里反反复复出现过。 杜甫写过一首题为《饮中八仙》的诗,讴歌了贺知章、李Q、李适之、李白、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八位善饮的才子。 此后,《饮中八仙》也就成了画家们百画不厌的题材了。 01   如果没有酒   就没有荡气回肠的李白诗篇没有诗的人生是寂寞的,没有酒的诗歌是干涩的。 五千年文明史,时时洋溢着诗情,处处弥漫着酒香。 诗达意,酒传神,写尽人生。 论诗酒之道,当首推李白。 他爱诗若痴,爱酒成狂,既具有侠客豪饮之风,也不失文人品茗之气。 他经常醉着,却睁着一双世事洞明的眼睛;他就这么喝着,激扬文字中流淌着指点江山的豪情。 他有理由爱酒,因为他明白“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他不能没有酒,因为只有在酒中,才有他涌动的生命。 花间独酌,他可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客中对饮,但见那“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行路艰难,自有“金樽清酒斗十千”相伴,临行饯别,会有“愁来饮酒二千石”开怀;更有那奔腾不息的《将进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道出知音难觅的惆怅,“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挥洒着李白的诗酒大自在。 一杯好酒,诗仙李白,道尽人间千古情。 02   如果没有酒   就没有婉约派奇女子李清照的词作“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真一世奇女,一个女子,喝得晕乎乎的,连回家的路都找不着了,即使在今天,也不多见。 但李清照又是绝非滥酒之人,以词中所写,某日黄昏,一个妙人儿,独自驾着小船,一边游湖一边品酒,那该是一种多么浪温惬意的情景啊。 早期,李清照的词主要是写少女情怀的浪漫,以及与赵明诚的相亲相爱。 此时,清照词中的酒,也是一种浪漫、潇洒与祥和的美丽。 而她的词被人吟唱多的就是那首《声声慢》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靖康之乱,诗人仓皇南渡,国破继之以家之,爱人病逝,清照流离失所,老来无依。 在饱经了人生的炎凉风霜后,李清照已不再是当年闺中抒情的少女,此时的酒,已满是凄凉之意。 另一首同样有名的是《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其人其情其酒其词可知。 李清照爱酒在女子中少有,而其为人亦刚烈,又可令多少须眉男子生出愧色。 一首短短五色,“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真成了千古绝唱。 只是没办法考证,李清照为人的刚烈与她之爱酒,有什么内在联系。 03   如果没有酒   就没有书法第1帖《兰亭序》书法就酒,越喝越有。 书圣王羲之,于东晋永和元年与好友聚于绍兴兰亭。 流觞曲水,吟诗作赋,提笔草《兰亭集序》。 笔兴随酒兴而生,笔力、笔韵随酒力、酒韵而成。 “遒媚劲健,绝代所无”,全文三百余字中,即有“之”字19个,但笔式各异笔韵不同,就在酒中问世了。 而至酒醒时“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 究其因由,非物境、人境、酒境合一,于憩然之中挥毫,实难一气呵成旷世佳品,三境难再现,《兰亭集序》也就难再现。 王羲之是的书法大家,他写的《兰亭集序》被推为“书王第1”,可见影响之大。 王羲之在醉态中写下了《兰亭集序》,成为书法的瑰宝,后来得知他原在酒醒后再把《兰亭集序》写作了一百多次,无一能与酒酣之作媲美,可见美酒对王羲之的影响的。 本自天成,亦是酒成。 04   如果没有酒   就没有放荡不羁的风流才子柳永词作柳永一生仕途不得志,在初试未第的情况下,索性放弃了功名,走进了酒巷花柳之中。 在酒巷花柳之中柳永才情大发。 他把放荡不羁的个性与失意文人羁旅苦役的愤懑都填成词,让酒妓唱出来。 酒既可以消愁也可以聚愁,有着同样悲苦经历的酒妓在思想上与柳永达成共鸣。 善为乐章,长于词慢的柳永写了下大量的酒巷花柳名词《蝶恋花》、《八声甘州》、《戚氏》、《雨霖铃》等。 柳永是酒、妓女、诗人的一个典型。 尽管李白素有酒名诗才,更有“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的浪漫,但若将酒、酒女、诗人特性综合在一休,恐怕他就得排在柳永的后面。 柳永若是一个才情并茂的鼎,那么,酒、酒妓、诗人的特征缺一不可的支撑着鼎的三个足。 对于酒、诗人、酒妓,现代人已经有了新的认识,但大骨子里所遗传的态度并没有改变。 现实生活中,男人还是诗人,对酒与女人的征服永远是悲壮的。 再大的酒量,得醉。 再强悍的男人,得屈。 利奥泰说这是“世界上的愚笨的过失。 ”但在这个过失中,诗人、酒、酒妓却装饰了绚丽的文化华章。 05   如果没有酒   就没有外国名家创作的华丽篇章海明威把饮酒看作他紧张写作的一种解脱,甚至是因文思枯竭而痛苦的缓冲剂,因此,酗酒是他的一大嗜好。 他经常带酒客来家,一喝就是几个小时。 梵・高在1886年到达巴黎后,就中了酒神的咒语,从此,酒如影随形地跟着他直到生命的尽头。 从事创作的人,多少希望借着喝酒引发内心深处的狂想。 梵・高像别的艺术家一样,到酒馆里去寻找灵感,捕捉人生百态。 在巴黎时他常进出铃鼓酒馆,喝酒交朋友或是寻找适合的模特儿。 日本导演黑泽明,他对威士忌的热衷,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 为此,日本商人特意请他自导自演拍了一个威士忌广告。 那是我看过的美的广告,空廓澄明的富士山,画外音是布谷鸟的鸣叫,一声接一声。 其实一切都很平常,但在黑泽明的手里,却总透出旁人无可企及的内涵。 在一部有关黑泽明生平的电视片的后,有一个女人朝黑泽明的墓碑浇水。 她说:“希望先生会觉得凉快些,不过,他也许宁可要些威士忌。 ” 发布时间:2025-02-17 14:45:13 来源:品酒啦 链接:https://www.pinjiu6.com/wine/11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