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你是不是这四类陷入名庄酒“怪圈”的人?! 内容: 平时总是会参加各种大大小小的酒局,和朋友喝酒吃菜,因为敝人爱酒,因此身边聚集的也多半是爱酒、懂酒之人。 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耳边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渐渐变成了:这款名庄酒不值这个价,性价比很低。 说这样话的人,到底是什么心态呢? 是他们喝过了太多名庄,早已厌倦,需要寻求新鲜感? 还是他们真的发现了这些名庄酒的问题? 但有意思的是,他们会继续去买下一支价格很贵的酒,就是那些他们口口声声说性价比很低的酒,呼朋唤友一起喝完,然后又继续说同样的话我觉得,大概是因为葡萄酒的品种实在是太多了,大家畅游酒海多年,真可谓是见多识广,所以难免时时都在跟以前喝过的酒进行比较和判断,即使不说出口,心里也自有一杆秤。 过多的比较,是使人觉得不幸福的根源所在,因为比较得多了,总是或多或少地会产生失落感,所以这句话才这么流行吧。 喝名庄酒的四大怪圈看看你是不是这四类人! ?第一类:到此一游型。 我发现身边有好些人,其实都是抱着到此一游的心态去喝名庄酒的,就好像在集邮一样,只在乎曾经拥有,只在乎自己喝过多少名庄。 但也正是这类人,他们习惯了只是见到这些名庄酒的一麟半爪的面目,连个正脸都没看到,然后就马上下判断,说这款酒不好。 这种行为,就好像在一个电影节的首映礼和某个明星拍了张合照,就到处和别人说自己认识这些明星,而且还要强调这个明星真人一点也不漂亮,以显示自己是见过世面的,来彰显自己的那所谓的个性。 第二类:贵的就是对的型。 另外又有一些人,他们喝名庄酒的概念与目的是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比较和判断,所以觉得买贵一些的酒,准没错吧! 这就好比一个人去市场买菜,一定只买贵的菜,而不去看看那菜到底烂了没有,馊了没有。 这样一类比,大家都知道有多可笑吧,但是很多人的确就是这样干的。 第三类:墙头草型。 这一类人,他们是用眼睛来喝酒的,一见到大牌就两眼放光,喝完还会写出一大堆可能连专家也闻不到的味道,发到朋友圈上去炫耀自己卓越的品位。 但是这些人的行事风格更像是墙头草,一旦有个专家出来稍微反驳一下,他们马上就会见风使舵,很快就又能够写出一大堆这款酒为什么不好喝的理由。 有时候想想也真是挺佩服他们的。 第四类:口不对心型。 这些人总是在各种场合高调表示自己不喜欢名庄,但一见到名庄酒,马上如条件反射一般,一杯接一杯地倒,一边喝一边说我其实还是喜欢性价比高的酒啊! 我觉得,这些同志真的很可爱,又要喝名庄酒,又要立个牌坊表示一下自己的个性。 以上四类人呀~究其原因就是虚荣心作怪! 但人嘛,有虚荣心也总是难免。 大家都在喝名庄,大家都在比较,然后大家都喜欢说哪些名庄不好喝。 可能归根结底也只不过是为了显示自己喝过的名庄多罢了。 没有人会明着说自己喜欢钱,更没有人会说自己虚荣。 那么为什么大家还要喝名庄酒呢? 毕竟,这代表了大多数人心目中好酒的标准:酒好,买的人多,才会卖得贵。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什么是好,那他也就不可能知道什么是不好。 但话又说回来,也有不少名庄酒确实做得不怎么样。 因为酒毕竟是商品,总有市场推手在背后作怪,卖得好,也不代表酒的质量就一定好。 那为什么我们要追求性价比呢? 因为名庄酒不能代表全部好酒。 只喝名庄大牌,不代表你喝的是你真心喜欢的。 在名牌的漂亮包装下迷失了自己,不如去找寻自我,所以要寻觅性价比,通过名庄酒与小酒农的比较,通过名产区与小产区的比较,通过旧世界与新世界的比较,只要用心,你总是可以体验到不少意外的惊喜与乐趣。 这正是葡萄酒最可爱的地方。 要知道,在世界上的许多角落,还有很多认真在酿酒的人们,他们也做出了质量非常好的酒。 正是他们,组成了葡萄酒世界繁星点点的天空,照亮你寻觅的路途。 但是他们犹如武侠世界里隐身深山的世外高人。 不一定是当了武林盟主就是最美山峰,还有很多山峰傲然独立,别有一番风景。 越喝得多这些酒,你会越虚心。 因为你会体验到,在葡萄酒世界里自己不知道的实在太多了。 茫茫酒海如同人海,寻觅酒款的过程,就好像人寻觅自己的真爱,大家都希望找到自己那款性价比葡萄酒。 这是一个修行的过程。 在寻觅中,我们会逐渐发现并明确自己的标准,找到自己的需要。 毕竟,人生在世,最难的是了解自己,或许,这也是另外一种自我探索的途径吧。 -END- 发布时间:2024-06-25 18:30:00 来源:品酒啦 链接:https://www.pinjiu6.com/wine/1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