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揭秘中国被低估的饮酒大省:酒文化绽放,品味非凡 内容: 说福建人懂茶,估计没人会反驳;但要说福建人会喝酒,恐怕不少人心里都犯嘀咕。 但其实,福建人虽比不上刻板印象里的东北、山东人喝酒海量,日常生活里却也绝对少不了酒。 从当地“茶七酒八,海碗喝酒”的俗语中,就能看出几分福建酒客的豪气。 按统计,福建人喝酒频率在全国都排得上号。 《2021年中国白酒消费洞察报告》显示,福建酒友每月喝白酒的频次,排全国前三[1]。 福建人喝酒,各有千秋,有的点到为止,有的不醉不归,有的爱拼酒,有的爱组局。 闽南闽西酒桌看一看,福建人喝的可不光是酒,还有世间百态、喜乐哀愁。 厦门:点到为止,丰俭由人以“小清新”出名的厦门人,在喝酒上,也是显得清新自然。 饮酒的量,首先就有讲究。 厦门本地有俗话说,“七分茶,八分酒”,意思是倒茶只需七分满,斟酒则以八分为宜。 和很多地儿的“把酒满上”不同,“八分未满”是厦门人酒不过量的分寸感。 厦门鼓浪屿是有名的文艺“天堂”,厦门人的“小清新”或许也受文艺环境所影响 / 图虫创意在厦门,喝酒主打一个点到即止,来客喝得烂醉如泥的情况,在厦门很少见。 更多时候,厦门人是点上两瓶小酒,往小酒馆一坐,端的是闲适自在。 甚至,在正式酒宴上,厦门也没有拉着客人猛劝酒的规矩。 一般来说,厦门的默认规矩是:“敬酒的干杯,被敬的随意。 ”只有主动敬酒的人需要干了这杯酒,而被敬酒的人则无需一饮而尽,意思到了便可。 要是客人酒量不济,坦然言之,哪怕是用果汁饮料替代也无伤大雅,主打一个来了都有体验感,喝多喝少,丰俭由人。 不过,虽然厦门人一般不劝酒,但也有例外。 如果有人抢先敬了酒,干了杯,不好意思,这时候原先的“不劝酒”规矩就没了效用。 闽南俗语里,有句话讲“风龟伓免本”,意思是吹牛只要耍耍嘴皮子,用不着花一分钱,常用来嘲笑爱吹牛说大话的人[2]。 厦门人常用美味的海鲜来下酒,下酒菜在闽南语里又叫“烧酒配” / 图虫创意酒桌上先敬酒干杯,就很可能被视作夸耀自己会喝的举动。 别人在敬酒时,大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这位好出风头的“风龟”干杯,席间的人也不会出来念规矩,帮忙挡酒。 究其原因,在厦门的宴席上,敬酒的顺序是有讲究的。 一般来说,只有做东的主人家,或是席上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会先敬酒,以此来带动席间气氛。 酒席上的“风龟”,正是失了厦门人看重的这份酒桌上的分寸感,才会反过来落得被灌一通的结局。 龙岩:热情好客,爱拼爱赢到了闽西,酒桌上则是另一番风光。 龙岩,这座可能不甚出名的低调闽西城市,作为西晋之乱时中原人的安身立命之所,是客家起源地,有着“世界客家首府精神发源地”的名号。 何为客家精神? 客家族谱学奠基人罗香林总结说,客家人具有“刻苦耐劳所以树立事功,容物覃人所以敬业乐群”的秉性。 龙岩客家土楼依山就势,适应聚族而居和防御外敌的要求,体现凝聚宗族力量的客家精神 / 图虫创意即便是小小一方酒桌,龙岩人的饮酒之道,也处处折射着客家人乐群、好功的文化传统。 客家人乐群,喜好热闹,这一点在龙岩客家人“客意浓浓”的酒文化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客至肴馔不必精美,若无酒以供,……人辄以为慢客。 ”对客家人来说,客人来了一定要大碗喝酒,客人没有喝够酒,绝对是主人招待不周;客人要是不说“醉了,醉了”,则也可能被视为不领情[4]。 这么一来,在酒桌上,龙岩人会生怕怠慢了客人,落得个待客不周的评价。 龙岩的酒桌拼酒习俗,也由此生发而来。 龙岩土楼里,人们正热闹地吃酒席 / 视觉中国龙岩人喝酒,时常要单挑。 “今天咱俩喝”,是龙岩酒桌上的习惯用语。 这话一出,往往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拼酒前兆。 和酒席上轮番一圈敬酒不同,龙岩人的拼酒是两人对饮拼酒,你一杯我一杯,甚至可能离席去单挑,常常喝到不醉不归。 龙岩人这样做,起初倒不是为了灌倒对方,分个高下,更可能是为了好好招待对方,以拼酒的方式带动气氛。 至于后面喝上头了,才会有几分要拼个赢的意思在了,倒也体现了闽人出名的“爱piang(拼)才会赢”的精神。 “做客古邑何所有,朋友来了有好酒”,龙岩人的待客之礼,处世之道,尽在酒桌中了。 泉州:乐为至上,宾主尽欢泉州,恐怕是福建最擅长喝酒的地方之一。 难怪当地有流传说法:要和泉州人熟起来,得学会三件事——闽南话、喝酒和猜拳。 甚至有人开玩笑说,“泉州是一个稍微不努力喝酒就没有朋友的城市”。 闽南的本地乐队Double明唱道,“如果来泉州/淋淡薄(喝一点)/如果朋友来/淋淡薄”,也是这份意思。 靠海的泉州,海味浓,人情味也浓 / 图虫创意虽是玩笑之语,但泉州人对喝酒作乐、划拳助兴的偏好,如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在喝酒划拳方面,泉州历史颇为悠久。 泉州民间自古便流传着“拳头、烧酒、曲”的说法。 根据乾隆年间修撰的泉州府志记载,古代泉州人常饮惟醇酒,以烧酒佳酿为多。 时至今日,不少泉州老人依然记得泉州曾有一条与酒相关的巷子,名叫“烧酒巷”。 不仅如此,泉州的清源山上也有一块石头,上题有明嘉靖人张启元的“烧酒诗”,是道:“持酒移肴别一欢,猜拳石上杂流喧。 午风吹到汗躯爽,却恨暮鸦催客还。 ”从午间时分开始猜拳,猜到暮鸦催客,泉州人爱喝酒猜拳的程度,是相当上头。 清源山是避暑胜地,古人常在此处喝酒猜拳 / 视觉中国恰如泉州酒席俗语所言,“喝酒不划拳,你我没有缘”。 即便是现在,到了泉州,喝酒时猜拳也是不可少的,有喝酒的地方,就能听到吆三喝四的猜拳声。 闽南话的拳法,听起来又像是有韵律的曲,古意悠悠。 有些地方还将文史故事揉入行酒令,比如四言酒领“三国拳”,“单刀赴会,二嫂过关,三战吕布,四请徐庶,五马破曹,六出岐山,七擒孟获,八卦阵图,九进中原,舌(十)战群儒”。 一场划拳下来,总让喝酒的氛围变得生动起来。 泉州人真是单纯好酒吗? 可能也未必。 对于泉州人来说,喝酒的真意不在牛饮海量,而在席间宾主尽欢的热闹气氛。 划拳,无疑是最快在席间拉近彼此距离,共享饮酒之乐的好法子。 内向的人也不怕找话题,吆喝上行酒令便是,推杯换盏,划拳行令间,酒酣耳热,人与人的距离也贴近了。 泉州人饮酒海量,在酒里交朋友 实际上,无论是厦门的小酌怡情,还是龙岩的爱拼爱赢,亦或是泉州的饮乐悠情,对于福建人来说,喝酒都不只是单纯的品酒,而是一种融入日常生活的乐趣。 酒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在福建,酒桌之道亦是做人之道,酒品也是另一重人品的显现。 在舌尖丝丝回味里,福建人见天地,见众生,也见自己。 福建人饮酒有度、宾主尽欢的酒桌精神,同毛铺品牌坚持做毛铺草本酒的初心和目的不谋而合。 毛铺草本酒“喝少一点、喝好一点”的饮酒理念,同福建人爱饮但不贪杯、以酒会友的酒文化相得益彰。 毛铺草本酒,黄金配比浓、清、酱三香地标原酒,并提取了苦荞麦、葛根、枸杞子等五味草本精华,酿出醇厚幽雅的口感。 一口喝三香,更有草本浆。 在席间,喝上一壶毛铺草本酒,无论是逗趣小酌,还是相对畅饮,都能让注重饮酒体验的福建人,拥有轻松自在的饮后状态,以清醒愉悦的心情,赏酒中百味真意。 发布时间:2024-06-28 11:34:34 来源:品酒啦 链接:https://www.pinjiu6.com/wine/1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