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为什么在古代叫吃酒,而不叫喝酒? 内容: 对于茶和酒,古人向来都爱称为吃茶、吃酒。 大多数人以为这只是古今差异或者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差别而已,其实不然。 想当年,武松在山脚的小饭馆豪饮十八碗,这般一口饮尽的英雄气概,一直为后人称道不已。 关于喝酒一段,原话是这样的:武松吃了道:“好酒! ”又筛下一碗。 恰好吃了三碗酒,再也不来筛。 注意了,这里说的是“吃酒”,而不是“喝酒”。 在很多古装剧和历史记载中,我们都能听到这样的说法。 《红楼梦》里,林黛玉评价贾宝玉,也说“是好吃酒看戏的”。 就算是今天,在江浙沪很多地方的口语里,吃喝的概念依旧通用,吃水、吃茶、吃酒……为什么“喝酒”叫“吃酒”? 这跟咱们华夏民族的酿酒史可大有关联。 古代的时候,酿酒技术没有今天这么高,酒糟、酒底和酒是在一起的,很多地方的酒确实是吃的,而不是喝的,因为有干的部分。 因为酒是粮食酿造的,所以古代人们会把酒底也吃掉。 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古代很多场景说筛酒和温酒,而不是斟酒。 因为要通过筛的程序去掉这些杂质。 明清以后,酿酒业比较发达,酒精度升高,酒糟被滤掉,但是吃酒和筛酒的说法还是沿用下来了。 发布时间:2024-08-21 14:35:28 来源:品酒啦 链接:https://www.pinjiu6.com/wine/3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