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酒体设计师邵家艳:像雕琢艺术品一样设计一杯美酒 内容: 一杯酒,在诗人的笔下,化作了锦绣诗篇;一杯酒,在觥筹交错间,化作了万千深情;而一杯酒,在她的手上,化作了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她是江记酒庄技术总工程师邵家艳,也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江津烧酒酿造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 今年5月,她凭借精湛的技艺和对重庆白酒行业突出的贡献,荣获了“重庆五一劳动奖章”。 从上世纪90年代进入白酒行业,邵家艳一干就是近30年。 从酿酒到酒体设计,她始终坚守初心,以“酿一杯好酒”“设计一杯美酒”为追求,在氤氲的酒香味中绽放美丽的人生。 闻一下,就能分辨酒质好坏“出酒了! ”清晨的江记酒庄的酿酒车间里充满了喜悦,原浆酒缓缓流出,酒香弥漫着整个车间,酿酒师傅将原浆接到桶中,准备运往酒窖进行检测相关指标。 邵家艳接了一杯刚出的酒,摇了摇,接着闻了闻,再品了品。 “这批酒,不错! ”作为酒体设计师,邵家艳要根据企业生产标准,通过规范的工艺过程,对酒体香味物质进行重构,把控生产质量。 同时,还要根据基酒不同的特征,不断优化组合、勾调、调味,设计出一款款优质的美酒。 只靠鼻子闻一闻香气,就能准确辨别出白酒的品种、年份、风格、酿造方式;品一品原浆酒,就能快速判断出哪个酿造环节出了问题……练成这项绝活儿,源于她几十年如一日对酿酒技艺的苦心学习,以及对成千上万个酒体样本的钻研。 酒体设计是创造艺术的过程2015年,邵家艳被酒业协会聘为“白酒国家 级评委”。 2018年,邵家艳从福建的一家酒企离职来到重庆,带艺投师,正式拜入江津烧酒非遗技艺传承人王河川的门下,在被江小白酒业收购的驴溪酒厂学习传统江津烧酒酿造技艺。 酿酒的工作十分辛苦,夏季每天早晨四五点就要上班,邵家艳日复一日坚持早起,跟着师傅在车间苦学。 炎热的夏季,在闷热的酿造车间,干完繁重的活儿,全身就像散了架。 近三十年在酿造车间的摸爬滚打为她积攒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随着江小白酒业的发展,邵家艳被调往旗下江记酒庄负责酒体设计研发。 日常工作中,邵家艳一天要品尝六十到七十个样本。 有时候工作任务紧,一天要品尝两三百个样品。 通过深入了解和品评酒体中呈香呈味物质的变化,来给酿酒车间反馈意见,指导调节酿酒的生产。 “为了保持嗅觉和味觉灵敏,干我们这一行的不吃麻辣,不抹化妆品涂口红。 ”邵家艳介绍,白酒的香味成分达上百种,而它们之间微妙的变化都必须由技术人员通过自己敏锐的感觉器官去完成。 每当看到酿出的酒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就是快乐。 “在我看来,酒体设计师与美术设计师、雕刻设计师一样,都是通过自己技术创造出产品,把美好的事物带给消费者,这是创造艺术的过程。 ”   创新设计让高粱酒老味焕发新生随着白酒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推陈出新也是每一位酒体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酒体设计不仅要保证产品质量,还要不断研发受市场欢迎的新产品。 ”邵家艳说,酒体设计师要以终端消费市场需求为导向,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既要了解酿酒、品酒,更要具备全产业链管控能力。 为此,邵家艳坚持每天品酒样,市面上一旦出现什么新品,她都要去尝一尝,以便精准掌握市场变化,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并及时根据这些需求来设计白酒产品。 “我们发现,现在年轻人在选择白酒口味的时候,其实不执着于所谓的香型。 ”邵家艳认为,年轻人更偏好低度一点,健康一点,轻松一点,入口不容易上头的酒。 针对新兴市场,她带领团队老酒新做,一方面传承升级清香型白酒工艺,酿好单纯高粱酒。 另一方面,沿着白酒的低度化、利口化方向,开发新品,比如,将青梅与高粱酒进行完美结合,带领团队推出了梅见青梅酒。 不仅如此,疫情之后,邵家艳还根据消费者反馈信息,开发了水果风味白酒――果立方系列,在去年9月一上市就热销。 “我们讲究酒体要清甜、柔和、不刺激,带有花果蜜香,饮后感佳。 ”为了获得更高质量的原浆酒,邵家艳在传承传统高粱酒的酿造工艺基础上,对江记酒庄“单纯酿造法”进行了改良革新,严格控制发酵的温度、湿度、时间,减少酒体辛辣味道并提香去杂,开展多项创新性实验,研发和优化了多款产品,通过创新设计让高粱酒老味焕发新生。 一杯杯美酒在邵家艳的手中被酿出,在消费者的味蕾上绽放开来。 2020年底,邵家艳又被续聘为“白酒国 家级评委”。 “酿好酒的核心是保持初心,认认真真做科研。 好酒不光要品质好,还要能满足不同场景消费者的需求。 ”邵家艳希望,希望更多基本功扎实、喜欢食品饮料行业、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的年轻人加入进来。 (文章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4-09-18 14:30:00 来源:品酒啦 链接:https://www.pinjiu6.com/wine/5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