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品一杯酒,在醉与不醉之间肆意徜徉... 内容: 国人一向是爱酒的,酒与国人的一生都息息相关。 孩子出生时,要喝满月酒;孩子长大,出门远行,要喝壮行酒;孩子成年后大婚,要喝喜酒. .. .. .有关白酒的史书记载,基本上与中 国数千年的文明轨迹是一脉相承并且同步进行的。 这源于我们对白酒的诉求,它的精神层面远大于它的物质层面。 对我们而言,意气风发时,把酒言欢,失意郁闷时,借酒浇愁。 正所谓杯小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更有相关报告显示,在中 国的酒类消费中,烈性酒占酒精消费的69%,而即便是以酒风彪悍闻名于世的俄罗斯和乌克兰,他们的烈性酒占酒精的总消耗分别是51%和48%,这大大低于中 国烈酒消费的占比。 不由得感慨,国人爱白酒,爱的更是一份在醉与不醉之间,所达到的情怀。 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就描述了好一幅醉酒的肖像画 ――刚痛饮了几碗白酒的贺知章,骑马如乘船一样晃悠,他眼睛昏花坠入井中,竟就在井底睡着了;唐玄宗的侄儿汝阳王李Q,汝阳王李Q饮酒三斗以后才去觐见天子,路上碰到装载酒曲的车,酒味引得口水直流,恨不得请求皇上将自己该封到水味如酒的酒泉郡;左相李适为每日之兴起不惜花费万钱,饮酒如长鲸吞吸百川之水。 自称举杯豪饮是为了脱略政事,以便让贤;崔宗之是一个潇洒的美少年,举杯饮酒时,常常傲视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树临风;苏晋虽在佛前斋戒吃素,饮起酒来常把佛门戒律忘得干干净净;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常常醉眠于酒家。 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为诗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称是酒中之仙……中 国的酒文化,或伤怀莫名,或春风得意,都是满篇酒气,而这正是对于白酒的精神追求,也造就了国人对于白酒的崇尚。 曹孟德是对酒当歌,李太白是举杯邀明月,辛弃疾是醉里挑灯看剑,唐伯虎是但愿老死花酒间。 啤酒太淡,威士忌太柔,红酒太甜,黄酒太酸,唯有白酒,才能让心中丰富的情怀美好的向往在推杯换盏之间得到抒发。 发布时间:2024-10-28 14:33:48 来源:品酒啦 链接:https://www.pinjiu6.com/wine/6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