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酒鬼”不止一位 内容: 从酒的产生到蓬勃发展再到精益求精的过程已经历经千年,这一过程中自诩为酒仙,酒圣,酒神. .. .. .的人不计其数。 可是回望古今,饮酒之人如此多,真正能够被大众记住的酒中人,总是与酒有着妙趣横生的关联。 网上流传过这么一个段子:如果不喝酒,刘关张在桃园聊完天就离开,三国演义,剧终。 如果不喝酒,孙悟空就安静了,在天庭当个弼马温,西游记,剧终。 如果贾雨村甄士隐,他俩遇见了没留下喝酒,曹雪芹写完一回,红楼梦,剧终。 如果没有酒,宋江就不会提诗,108好汉还没开始就散了,水浒传,剧终。 那如果TA们不喝酒又会“失去”怎样的故事? “果壳宇宙”里的自封王有大人先生者,以天地为一朝,万朝为须臾。 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 行无辙迹,居无室庐,暮天席地,纵意所如。 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提壶。 唯酒是务,焉知其余? 刘伶《酒德颂》“竹林七贤”各有“贤”的道,可是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在历史上则纯粹以醉酒而闻名。 在他的世界里,只有酒才是好的红颜知己。 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中,什么成败,什么荣辱,什么功名,都是浮云,这酒里,才是朗朗的乾坤。 在醉酒后的乾坤世界里,他常常能把自己想象成宇宙中的巨人,空间上,他以天地为房子,那日月星辰,不过是房子的窗户,而这悠悠的岁月,在他眼里,不过就是眨眨眼睛的事情。 逢歧路而嚎啕的痛饮狂者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 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 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嗜酒能啸,善弹琴。 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晋书《阮籍传》有不少古籍中就曾提到三国魏末时期的文人大家中,性情真、趣事多的当推阮籍为首。 阮籍嗜酒后,自信感爆棚,琴棋书画样样都行,也因为酒后真性情展露无遗而闹了不少笑话,促使成为了很多诗酒之人的饭后谈资。 相传阮籍时常毫无目的地独自出行,驾着牛车的同时一定装载着满车的美酒。 一路饮酒一路行走在途中,那个年代他就是市井里别样的一道风景线。 可是每当天色渐晚,自己又喝的迷迷糊糊找不到回家的路时。 他便会扔掉缰绳,不顾左右地放声大哭。 指松为人的醉酒达人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辛弃疾《西江月・遣兴》慢慢酒史长河中,辛弃疾没有被赐与酒王的封号甚是为他惋惜流涕。 因为关于他的诗词中,几乎都围绕“酒”、“醉”、“壶”、“杯”、“盏”、“饮”、“斟”等相关字眼。 关于他醉后的趣事还真不少,话说他在松树旁边喝酒野炊,可能是喝大了,瞅见这旁边的松树像是一个人,以为这像人的松树要来扶他,这傲娇的辛弃疾哪能觉得自己醉了呢,竟不觉地用手推开松树。 千杯不倒的忘我酒徒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将陶渊明誉为不折不扣的酒徒,他一定实至名归,在他的意识中,没有酒的生活大概一定不能称之为人生,所以不管家境有多贫寒,穿的有多破烂,有了酒,这些身外之物都是浮云。 陶渊明如此嗜酒亲戚也看着不忍,据说有个亲戚邀请他去吃酒,结果他一杯未完另一杯就已端起。 从天明喝到了傍晚,酒桌上的酒都被他一人一饮而尽,后喝得卧倒在地了,嘴里的酒也一直没有断过。 此等举措,陶大诗人怕是让人不敢再叫他去酒馆了吧。 在酒的氤氲下才能让人们忘却烦恼不在乎凡尘琐事不在乎世俗眼光释放真实的自己酒后趣事TA有你也有快留言一起分享吧 发布时间:2024-11-24 14:39:18 来源:品酒啦 链接:https://www.pinjiu6.com/wine/8073.html